侵犯商标专用权诉讼时效
作者:注册商标 | 发布时间:2025-02-06侵犯商标专用权诉讼时效
一、侵犯商标专用权诉讼时效
侵犯商标专用权诉讼时效为三年,依据民法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产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及其义务人之日起测算。
侵犯商标权罪是违反商标法规、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破坏商标管理制度、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侵犯商标权罪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要求维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自产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及其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侵权之日起20年以上的,人民法院不予维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确定增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
【假冒注册商标罪】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批准,在同一产品和服务中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商品,非法所得金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非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一十五条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假冒、私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假冒、私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如何评估侵犯商标专用权?
在定义和区分侵犯注册商标权的过程中,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基本过程:
一是确立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本质内涵和合法范围。注册商标专用权作为定义和鉴定商标侵权的基本法律法规的依据,其利益范围的划分对鉴定商标侵权尤为重要;
其次,必须建立起诉涉嫌侵权的准确主体,即被起诉的侵权商标及其在哪些产品上的应用;
最后,将被控商标与申请商标及其注册商标所覆盖的产品行业进行比较,充分分析被控侵权商标与申请商标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点。同时,对涉嫌侵权商标使用的商品与申请商标特定应用的产品进行深入比较和评价,确认两者是否在同一或类似的商品类别之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类似的商标,容易造成混淆;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产品;
(四)假冒、私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或者销售假冒、私自制造注册商标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拆迁申请商标并将拆迁商标产品投放市场的;
(六)有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侵犯商标专用权的;
(七)对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诉讼时效设定为法定三年,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的明确规定执行。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诉讼时效设定为法定三年,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的明确规定执行。在实际工作中,诉讼时效的起点应当从权利所有人或者应当明白,其利益已经受到损害,并逐步负责。侵犯商标权罪是指违反我国商标法规、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破坏商标管理制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构成潜在威胁,情节特别严重的违法犯罪活动。具体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三项以侵犯商标权为名的刑事犯罪,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和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识罪。